你可能不记得三岁前发生的事情,但能够肯定的是:三岁以前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甚远。因为一个人在这期间已经形成了关于“自我”的概念,而这些经历,和母亲关系密切。
今天小橙要带来的视频——震惊全球的“静止脸实验”:
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·特洛尼克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,孩子非常开心,积极响应。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,无论孩子怎样做,母亲都一直面无表亲。
以下是实验截图:
1、实验之初,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,孩子很开心。
2、静止脸实验开始,母亲面无表情。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,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。
3、孩子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,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。
4、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。
相关研究表示,婴儿出生时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了,但是婴儿并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他的情绪就像一片混沌的海洋,他们需要依靠抚养者(多数情况下是母亲)去教导他们如何管理这些情绪。通过与母亲的互动,婴儿在无意识中学会了母亲的情绪管理方法。
但是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关于“自我”的感知。至少在生命最初六个月,婴儿感觉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,他们不能准确地感觉到自己和母亲的界限,所以母亲的情绪会很容易的影响到自己的孩子。
那么,如果母亲不能回应或者不会回应孩子的情绪时,又会发生什么?
孩子将适应在他不舒服时没有人会来安抚,恐惧的感觉会蔓延,他会感到世界非常可怕。在自我形成之初,这对他的影响非常大,没人教他如何管理情绪,如果他不能“像妈妈一样”管理情绪,他会觉得痛苦,这是发展性创伤的根源。
但当妈妈独自照顾孩子,又需要处理家庭琐事时,也会无奈没有分身之术。
立志成为妈妈的帮手,在妈妈不能及时回应孩子情绪的时候帮忙照看孩子;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能通过手机APP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异常;当孩子想念妈妈,一条视频留言就能及时传递感情;这种种方式,都是机器人小乐的任务与使命。
当孩子慢慢长大,渐渐意识到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调节它,他的“自我”就渐渐开始形成。但在这一过程中,母亲不仅仅只是做孩子情绪管理的“模范”。
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,母亲与孩子的互动塑造着脑部更高级的管理区域。人的大脑在出生后两年会飞速发展,这一时期大脑神经元会成倍增加,并且形成自己特定的基础结构,这些结构是孩子未来各种能力的基础。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互动、交流,情感的连接,也在为孩子塑造大脑的神经连接。
不得不承认,现在很多家庭是父母双方都要工作,亲自照料孩子的时间很少,或者即便照料孩子,也很难耐心的回应孩子的需求。往往父母因为压力过大,自己也十分焦虑、抑郁、冷漠,这些情绪会对新生婴儿影响很大,他们可能会在积累许多负面情绪,无法管理。当然,最严重的状况,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。
没有天生的育儿达人,养孩子这事儿对于爸爸妈妈来说,也是一条成长路,需要不停地自我学习,不断追求进步。虽然机器人小乐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,但是可以成为孩子的成长好玩伴,父母的育儿小帮手,更好地陪伴、记录、教育孩子,给予孩子更美好的未来。 这是乐橙赋予小乐的能力,也是对于小乐的信心与期望。
*注:题目提到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,是因为通常情况下照顾孩子的是母亲,给予孩子母乳的是母亲,母亲和自己孩子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先天连接。但是现在家庭中照顾孩子的可能已经不完全是母亲了,那么照料孩子的人的情绪对孩子都会有影响。如果希望孩子在关键发育阶段发展出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,孩子的所有照顾者都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。
转自